信息來源:中國數字文化集團 添加時間:2021/12/06 瀏覽次數:2720次
12月6日,經過前期一年時間的創作和籌備工作,由濟南市京劇院與中國數字文化集團聯合制作的戲曲電影《鄧恩銘》在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舉行開機儀式。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文藝院團指導處副處長任磊、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來勇、中國數字文化集團黨委副書記周廣明、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孫靜、濟南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支景陽、濟南市京劇院院長于鶴詠、副院長李琦、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副總經理馬平等嘉賓,及該片的戲曲專家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中國京劇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戲曲家協會副主席趙景勃,《鄧恩銘》劇組主創和演職人員共同出席開機儀式,儀式由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副總經理高約娜主持。儀式現場在搭建的貴州鄧恩銘老家的庭院前舉行。
開機儀式上,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孫靜、中國數字文化集團黨委副書記周廣明、濟南京劇院院長于鶴詠先后代表支持方、出品方致辭,表示將共同努力,確保影片順利拍攝制作。戲曲專家趙景勃、電影導演龔應恬、戲曲導演李少波、主演李保良、編劇馬笑等介紹了影片創作的心路歷程,感慨有幸參與這樣一部有紀念意義的影片的創作、拍攝,表示一定要克服困難,發揚革命精神,精益求精,將《鄧恩銘》創作、拍攝、制作成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精品力作。參加儀式的嘉賓共同揭開了覆蓋在兩臺攝像機上的紅綢,為戲曲電影《鄧恩銘》揭幕。
戲曲電影《鄧恩銘》是中國數字文化集團首部重大歷史題材京劇影片作品,是對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無產階級革命家鄧恩銘的深情緬懷和歌頌,是對他光輝革命歷程的濃縮和再現。該片劇本于今年9月通過了國家電影局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的審查。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數字文化集團與濟南市京劇院同心協力拍攝制作,通過京劇藝術和電影藝術的結合,展現革命英雄的光輝人生和感人事跡,賡續黨的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傳播革命精神,向革命先驅者致敬,更有深刻而久遠的政治意義和紀念意義。
為了保證影片的黨史嚴謹和藝術水平,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精品,本部影片邀請戲曲、電影、黨史等方面專家、藝術家,組成專家組和創作、演職團隊,由中國著名導演、杰出影視編劇龔應恬擔任電影導演,著名京劇藝術家李少波擔任京劇導演,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負責唱腔設計,優秀青年編劇馬笑擔任編劇,濟南市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保良擔任主演,飾演鄧恩銘。同時邀請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研究員仲呈祥和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中國京劇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戲曲家協會副主席趙景勃擔任本片的黨史專家和戲曲專家。
儀式結束后,參加儀式的嘉賓參觀了在3號棚和11號棚搭建的貴州鄧恩銘老家、黃澤沛家、齊魯書社、四方小學地下室、張葦村辦公室、濟南民國街道、鄧恩銘第二次入獄的監獄等場景。
電影場景
人物簡介
鄧恩銘,(1901年1月-1931年4月5日),又名恩明,字仲堯,水族,貴州荔波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曾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1920年11月,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組織成立“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1922年1月,鄧恩銘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1925年2月,發動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7年4月,赴武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出賣,鄧恩銘在濟南被捕入獄。1931年4月5日,鄧恩銘和戰友們被押到濟南市緯八路刑場,慷慨就義,時年30歲。